秋季食補饗宴|從古人的飲食智慧,找到現代的養生之道

     

    秋天是萬物收斂的季節,天氣轉涼、空氣漸乾,人體陽氣內收、陰氣漸長,這個時候人體容易出現喉乾、皮膚癢、唇裂等「秋燥」現象,因此秋季也是最需潤養的時節。
     

    古人也深諳此理。

    《黃帝內經》早有記載:「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。」

    秋天宜養肺、養心,保持平和心境,可以適度補充清潤食材,如梨子、銀耳、百合、山藥與燕窩。

    唐代名醫 孫思邈 在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提到:「秋宜省辛增酸,以養肝氣。」

    秋天應少吃辛辣、適度吃酸,藉此養肝潤肺、調和陰陽,避免燥氣傷身,像是葡萄、梨子、柚子、楊桃都是營養豐富的酸性水果。

     

    清代的養生大師慈禧

    相傳慈禧太后更喜歡用「燕窩」作為日常食補,
    慈禧每日晨起必吃一碗燕窩,
    她的早膳也大多使用燕窩入菜,以維持氣色紅潤、皮膚圓潤,
    因為燕窩富含珍貴的燕窩酸 (Sialic Acid),能幫助調理體質、潤肺養顏。

     

    🍂 而我們現代人在飲食上也能參考古人的智慧:

    • 早晨空腹時享用一碗燕窩,吸收最完整。
    • 可搭配梨子、百合或枸杞,化燥生津。
    • 少食辛辣油炸,維持體內平衡。
    • 早睡早起,讓身體順應節氣的節奏。

    秋天的養生,不在於補得多,
    而在於一份懂得順時而養的細心。
    當我們放慢生活節奏、讓身體回歸自然,
    那份由內而外散發的光澤,會比任何保養品都更長久。

    相關商品